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共*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习近平向获得2019年度国家***高科学技术奖的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黄旭华院士(右)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庆存院士(左)颁奖。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黄旭华、曾庆存两位院士摘得2019年度中国科技界***高荣誉;曾经9度空缺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连续7年产生得主;紧扣经济发展和民生急需,科技创新让生活更加美好……透视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创新的大潮更加澎湃,实现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令人信心满怀。
“祖国需要,我就去做”:科技报国誓言无声
每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受关注的无疑是国家***高科学技术奖的得主。
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一位又一位科学巨匠的名字闪耀着这份荣誉的榜单。掌声,鼓舞着一项项光照千秋的重大突破;鲜花,掩映着一座座彪炳史册的时代丰碑。
1999年以来,共有33位杰出科学家被授予国家***高科学技术奖,他们以亲身行动阐释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核心内涵,他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激励着广大科技工作者奋斗不息、创新不止。
2019年度国家***高科学技术奖,授予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黄旭华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庆存院士。
生于1926年,在炮火和动荡中走过少年和青年的黄旭华,立志科学救国。为了祖国的核潜艇事业,他隐姓埋名、以身许国,阔别家乡30载。黄旭华说,一开始参与研制核潜艇,就知道这将是他一辈子的事业。
(科技)(5)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
1月10日,中共*、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黄旭华院士(左)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庆存院士获得2019年度国家***高科学技术奖。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没有现成的图纸和模型,就一边设计、一边施工;没有计算机计算核心数据,就用算盘和计算尺;为了控制核潜艇的总重和稳性,就用磅秤来称……
黄旭华和同事们用***“土”的办法解决了一个个***技术问题,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辽阔海疆从此有了护卫国土的“水下移动长城”。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当祖国需要我一次把血流光,我就一次流光;当祖国需要我一滴一滴***的时候,我就一滴一滴地流!”黄旭华说。
一代代科学家逐梦奋斗,一批批报国者誓言无声。
明天天气怎么样?当人们掏出手机,自由享受天气预报带来的便利时,有一位科学家的贡献应该被永远铭记。
曾庆存提出的“半隐式差分法”,是世界上***用原始方程直接进行实际天气预报的方法,这一算法至今仍是世界数值天气预报核心技术的基础。
如今,3天预报准确度可达70%至80%,在我国华南地区,可提前3至4天对台风路径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报。
2009年,年事已高的曾庆存仍然“金点子”不断,他与其他科学家萌生了建立“地球模拟器”的想法。2018年,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在北京市怀柔科学城破土动工,将为国家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提供科学支撑。
曾庆存总是把“国家需要”挂在嘴边、放在心上,他时常用一句话勉励和要求自己:“为人民服务、为真理献身,凭黄牛风格、具赛马精神。”
激活创新“总源头”:青年科技工作者成基础研究生力军
(科技)(2)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
1月10日,中共*、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新华社记者燕雁摄
树高叶茂,系于根深。基础研究是我国提升原创能力的关键和突破口。
手性分子是大多数药物的活性成分。这类分子具有两个异构体,如同人的左右手,互成镜像,但不能重叠,因而也具有明显不同的生物活性:一个有药效,另一个则可能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为*获取有药效的“那一个”,不对称催化是当下的主流手段,其核心是手性催化剂。
历时20年,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周其林带领团队发现了手性螺环催化剂,一个催化剂分子可以将455万个原料分子转化成目标分子,这是目前******的手性催化剂。
此次科技奖励大会上,周其林团队的这一发现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曾9度空缺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如今连续7年产生得主,大会还颁发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45项。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源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通过一系列改革,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持续稳定支持。从衡量基础研究的重要指标——国际科技论文来看,数量不断增长,多年稳居世界*位。
“做好基础研究,赶时髦不行,跟热点也不行,需要‘十年磨一剑、敢坐冷板凳’的精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侯增谦院士说,基础研究既要注重科学兴趣驱动下的自由探索,也要聚焦国家重大需求,解决背后的重大基础问题。
(科技)(3)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
1月10日,中共*、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新华社记者燕雁摄
侯增谦领衔的研究团队经过十余年潜心研究建立的“碰撞性斑岩铜矿成矿理论”,在此次科技奖励大会上摘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该理论大幅度发展和完善了国际矿床学界的经典斑岩铜矿理论,*拓宽了全球斑岩铜矿的勘探区域,并被西藏等地系列找铜新突破所证实,为我国铜矿勘探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更可喜的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已成为我国基础研究领域的中流砥柱,成为科技创新队伍中***具活力的生力军。数据显示,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完成人平均年龄44.6岁,***完成人平均年龄52.5岁,分别比2018年下降了2岁和2.6岁,超过60%的完成人年龄不足45岁。
创新成果多点开花: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今年获奖的成果中,从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到水污染防治、土壤修复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再到治疗疑难杂症、护卫“舌尖上的*”……通过紧扣经济发展和民生急需、把准科技创新的着力点,让技术更加贴近群众、创新*造福人民。
(科技)(4)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
1月10日,中共*、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新华社记者申宏摄
以LED为核心器件的半导体照明,被认为是继白炽灯之后的*次照明***,其电光转换效率是荧光灯的5倍、白炽灯的20倍。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李晋闽研究团队经过十余年联合技术创新,率先突破了全链条自主可控的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实现了全球***大规模的LED芯片产业化。
“制浆造纸清洁生产与水污染全过程控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构建了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水污染全过程控制新模式;“稻田镉砷污染阻控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从污染机制的基础研究到空气质量治理、水污染防治、土壤修复等领域创新成果硕果累累,支撑*了绿色高质量发展。
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南京鼓楼医院孙凌云研究团队历时18年,***异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治疗法,确立异体MSC移植治疗自身免疫病优化方案,目前已推广到全国30多家医院应用,为保障人民健康做出突出贡献。
腊肉、火腿、酱牛肉等食品深受人们喜爱,针对传统特色肉食工业化生产中品质稳定性差、有害物控制薄弱等问题,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王守伟研究团队经过12年攻关取得系列技术突破,推动传统特色肉制品向“品质定向调控-****控制-绿色自动化”的加工方式转变。
一项项科技成果,切实服务经济发展和民生急需,是中国式创新的***佳注脚。
创新是中华民族***鲜明的禀赋,是任何时代都不可或缺的精神特质。一个创新的中国,必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坚强领导下,发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乘风破浪,向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